地灯倒了,设施坏了!家门口的小微空间改好更盼用好-天天新要闻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杰 陈雪柠 实习记者 夏骅
【资料图】
花园的地灯东倒西歪,儿童游乐设施损坏,迟迟无人维修;新建车库没两年,角落已堆上了“僵尸车”;塑胶地面破损,座椅上堆放着垃圾……近年来,北京不少老旧小区陆续改造出了一批小微空间。有了公共活动空间,居民挺欢喜,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有的小微空间变脏变乱了,有的设施残损了,让亮眼的改造成果蒙了尘。
管理差
地灯倒地无人问
位于新街口街道大乘巷教师楼宿舍的“全龄友好、暖心惠民”公共空间,是由昔日杂乱的小区一角改造而来。记者近日探访却看到,这片小微空间的照明地灯已损坏,花坛里每隔数米就有东倒西歪的地灯,有些灯的底座电线裸露在外。
“花园灯都这样了,也不见人来管。”“按说应该是物业来管,可目前小区里已经没有物业了。”……大乘巷教师楼宿舍附近的居民来小微空间乘凉,说起这片的管理,大家七嘴八舌。
大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去年3月,负责该小区物业管理的北京德源新街口房屋管理有限公司撤出,至于小微空间地灯损坏问题,街道和社区是发现即解决,均第一时间要求施工单位和后期花园养护单位及时进行维修维护,因损坏程度不同,从而产生维修时效性问题。
另一处小微空间“欢声笑语的院子”,位于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26号楼附近。改造是在人防建筑屋顶上开辟活动平台,二层为充满阳光的休憩娱乐空间,一层为廊下空间,可供非机动车停放、充电。竣工不到两年的小微空间,一层停车库里却有数十辆“僵尸车”,车把手、车座上已落满灰尘。“就怕‘僵尸车’越来越多。”小区居民提出担心。
记者联系民安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此类问题存在,基本上都是居民的车,长时间不用又舍不得扔,导致闲置在停车场,就慢慢变成“僵尸车”。之前物业也进行过多次提醒但是效果不佳,“之后会在小区张贴清理通知,对一些明显不能使用的车辆进行清理。”
设计别致的小微空间,原本让人赏心悦目,但糟糕的卫生状况,却令人心情大打折扣。“好好的休息区,椅子上怎么这么多垃圾。”张阿姨路过双井街道九龙社区苹果小区东北部的“井点一号”小微空间,刚想坐下来休息会儿,却看到椅子上的空啤酒瓶、垃圾袋,扭头又看到花坛里散落着纸巾、食品袋、香蕉皮等垃圾。老人嘴里嘟囔着:实在太煞风景了!
维修缺
跷跷板孩子只玩了个把月
增设设施以满足人们休憩、游玩的需求,是不少小微空间在设计时的初衷。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由于缺乏维护,设施失修的情况也开始出现。
花园路牡丹园北里1号楼南侧的“印象牡丹”公共空间,曾是一处违建,拆除后成建筑垃圾堆放场,又脏又乱,经过改造成为公共花园,有步道、凉亭、坐椅,还有小广场和儿童乐园,深受居民尤其是孩子的欢迎。但小广场的游乐设施损坏后,孩子们的欢乐都少了。“亲子广场原本装有两个滑梯、一个跷跷板,孩子们很喜欢来玩,但使用没几个月后,其中一个滑梯和唯一的跷跷板就损坏了,至今无人维修。”小区居民余女士告诉记者。
儿童游乐设施损坏失修,这种情况并非个案。
涂上彩色的废旧轮胎设计成一个圆圈造型,一旁还有4张由轮胎组合而成的座椅,这是阜成路北二街冬奥主题口袋公园的空间一景。
记者走访时看到,座椅上个个都散落着包装纸、塑料袋等垃圾,根本无法落座。
此外,孩子们争相玩乐的一处跷跷板,中间起支撑作用的螺丝的一头螺丝帽已脱落,导致整个跷跷板左右摆动幅度偏大,使用时还会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记者与在此休息的几位附近居民攀谈,多表示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两天了。
在长辛店街道朱家坟社区的“在北方相遇,让群钻亮起”公共空间,紧挨着滑滑梯的是一片供小朋友攀爬的塑胶坡面。坡面原本分布着约20个红、黄、绿等颜色各异的攀岩点,可如今多数攀岩点已不见踪影,仅剩的5个也都存在固定螺丝松动的问题。另有一处攀岩点脱落后,裸露出2枚凸出地面的螺丝钉。“改造的是挺好,就是设施一坏,一直没见人来修过。”经常带着小孙子来此游玩的宋大爷说,因为螺丝钉裸露,只能让小孩躲着走,生怕不小心磕上。
不远处,一位妈妈守在秋千架旁陪5岁的女儿荡秋千。她告诉记者,自己站在旁边不是为了推秋千,而是用一只脚踩在支架底部——因为支架有些松动,担心荡秋千时支架会撅起来。记者用手轻轻推了推碗口粗的秋千支架,明显能感到其晃动摇摆,有些不太稳固。
谁之责
不作为的物业嫌麻烦
“这几年,明显感觉北京的口袋公园、小微空间越来越多,建的也都挺好。”市民杨先生说,不少小微空间就在街角路边,但有的连管理明示牌都找不到,即便居民发现设施坏了,也不知道该给谁打电话报修。
为公众服务的小微空间,究竟该谁来维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晖表示,在小区内的小微空间一般由小区物业来管理,但是路边的小微空间涉及单位众多,容易出现相互“踢皮球”的现象。比如,在某些城市路灯属于市政来管理、花坛杂草由园林来管理、健身器材由体育局来管理。
“从城市管理角度来看,权责对等从理论上来说是比较好解决的,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个别部门可能会有交叉的部分,导致责任没有明确落实。”他认为,这可能是导致部分小微空间后期管理缺位的一个原因。
记者咨询了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物业协会法律政策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兵。王兵介绍,目前,北京多数社区小微公共空间升级改造申请的都是一笔专项资金或补贴,改造完成后,相当于把它送给了全体业主,后续日常维修养护的责任原则就应该由受全体业主委托的物业管理方来承担。至于没有物业公司的小区,小微空间到底谁来负责,最好在改造前就进行具体协商,街道或居委会并不承担维护义务。
记者了解到,很多物业公司对小微空间维护的态度都比较冷淡,主要是“嫌麻烦”。“首先是维护本身投入比较大,尤其是一些比较精致的绿化,养护成本很高。”一名物业管理人员对记者说,还有就是对安全的考虑。“很多小区里都增加了儿童设施,甚至有攀爬的设备,一旦孩子在玩耍时发生了意外,很容易产生纠纷。”
记者手记
精细管理还要加把劲儿
走累了歇歇脚,遛娃也有地方,便民又不乏设计感的小微空间,尽管不一定很大,但很贴近百姓生活,对老人、儿童尤为友好。近年来北京小微空间改造的成绩斐然,在走访中,居民对此均交口称赞。然而,改好后使用得不好,一桩好事也留下遗憾。
小微空间是社区生活的点缀,至少应该场地整洁、设施完备,不能因后续维护的缺位而“煞了风景”。正如一些居民和专家所言,小微空间应尽快补齐运维短板,加快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既为公共空间,理应共建共管共享。怎么管?明确责任是关键。小区内的小微空间,主要服务于本小区居民,物业理应纳入管理。小区外的小微空间,也要协同各方力量,让它持续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