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西宁市疾控中心最新提示!

来源:夏都西宁 时间: 2023-07-09 17:16:08

积极了解猴痘预防知识,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相关资料图)

猴痘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既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与西非地区。2023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研判后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继今年6月起我国北京、广州监测到猴痘病例后,近日,天津、长沙、沈阳等多地发现猴痘病例,这位“过气明星”,又重新回到了公众视野。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建议公众积极了解猴痘预防知识,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传染源

猴痘病毒的宿主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可能为其自然宿主。传染源包括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患者。病例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前具有传染性。病例出现症状前4天内可能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人的皮肤及黏膜病变渗出物、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及其它体液传播;也可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人污染的物品和表面、长时间近距离吸入感染者的飞沫或飞沫核、母婴传播等传播。2022年5月以来的全球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

潜伏期及临床表现

一般是5-21天,多为6-13天。感染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后在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皮疹,并逐渐发展为脓疱,持续一周左右时间,之后结痂,一旦所有结痂脱落,感染者即不再具有传染性。

如何辨别猴痘皮疹?

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逐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呈离心性分布,数量从数个到数千个不等,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疱疹和脓疱疹直径约0.5-1厘米,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从发病至结痂脱落约2-4周,可遗留红斑、色素沉着或瘢痕。

重症和死亡情况

重症常见于儿童或免疫缺陷者,还与感染者基础健康状况、暴露于病毒的程度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

猴痘疫情病死率差异较大,近年来约为3%至6%。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2022年5月以来的全球疫情,96%的感染者为青壮年男性(中位年龄34岁),与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发生有关。

公众如何预防猴痘?

(1)目前猴痘的人际间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男男性行为者要避免高危性行为,避免与疑似感染者发生亲密接触。若出现不明原因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可疑症状,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尽快落实诊断治疗。

(2)出入境人员要密切关注猴痘疫情信息。前往猴痘疫情流行地区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直接接触当地野生动物。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4)提高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做好自我症状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或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如何进行自我监测早发现?

如出现猴痘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项(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有猴痘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接触史;有同性性行为或性伴有同性性行为史;有地方性流行区动物或可疑动物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接触史)者,自最后接触/暴露之日算起21天内,每天做好体温监测和症状监测,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与免疫低下人员、儿童、老人、孕妇及其他人员的直接接触,避免与宠物等动物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严格做好手部卫生及呼吸卫生措施,外出时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及密闭空间,减少非必要的外出旅行。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出现任何急性症状或体征等不适表现者,应当及时前往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暴露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猴痘的治疗方法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大多数情况下,猴痘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

来源:西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监制:刘幸海

责编:寇荣

编辑:冯丽晨、张萍

上一篇

终于被锤醒了!俄罗斯人高举标语:这场战争的代价是我们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为你推荐

最新热文